2015 溫哥華島之旅第五站:溫哥華島的圖騰鎮
溫哥華島的圖騰鎮 Duncan City of Totems
鄧肯市 (Duncan) 位於溫哥華島東岸,距溫哥華島中部大城那乃磨和南部大城維多利亞之間,建城於 1887 年,人口約 5 千人。這個特色小鎮以圖騰鎮 “City of Totems” 之名,吸引觀光客來此一遊。鄧肯小鎮早期是銅和煤礦的開採地,在 1985 年時,為了紀念這裡的原住民部落:考伊琴 (Cowichan) 的歷史傳統,就在城裡設置了這些代表原住民文化的圖騰柱。現在城裡共有 80 多座由雪松木雕刻的圖騰柱,每一座都在述說著一段耐人尋味的故事。夏天的時候,由遊客中心 (地區博物館) 出發的導覽團,有當地義工帶領步行解說,走一趟下來可以看到約 40 座圖騰柱。
圖騰柱上常見的動物
圖騰柱代表加拿大原住民的文化和社會地位,與宗教無關。在很多公園或原住民社區,都可以看到單一 (如溫哥華機場) 或成群 (如史坦利公園) 的圖騰柱,原住民相信天地間萬物都有神靈,他們尊崇動物、敬畏生命,神靈都是族人的守護神,因此在圖騰柱上可以看到這些代表神靈,和提供食物的各種動物。
圖騰柱的功能
圖騰柱的種類分為六種:歡迎柱、紀念柱、門前柱、屋樑柱、墓葬柱、耻笑柱。不同的圖騰柱有不同的功能,不同的部族也各自擁有不同種類的圖騰柱。
- 歡迎柱:人像高大展開雙臂,歡迎來訪的客人,如溫哥華機場入境大廳的歡迎柱。
- 紀念柱:紀念先人或特殊事件或神話典故,如鄧肯市建城百年紀念柱。
- 門前柱:竪立在房子的前方,是家族的象徵。
- 屋樑柱:設於酋長們的房子內,通常是成對的房內柱。
- 墓葬柱:地位高的酋長逝世後的骨灰柱,如史坦利公園的酋長墓葬柱。
- 耻笑柱:這是酋長想要取笑或嘲諷他人時刻的。
2015 溫哥華島之旅,我們先在壁畫鎮欣賞過美麗的戶外壁畫之後,繼續往南行約 20 分鐘,就到逹鄧肯市,一行人沿著人行道上黃色的腳印,探訪這個很有特色的圖騰鎮 Duncan City of Totems.

Transformation in Life 生命之蛻變。
老鷹-年輕男子-老鷹-成年男子,這裡的老鷹是智慧的象徵。

The Frendship Pole 友誼之柱。
白頭鷹、熊、人類抱著鮭魚,大家和平相處。

Owl Pole 老鷹之柱。
老鷹代表的是智慧,熊媽媽抱著熊寶寶意謂強壯的部落生生不息。

Kwagu’t Bear Holding a Seal 共舞之柱。
這是 Kwagu‘t 部族的傳說,青蛙、熊、海豹在慶典中共舞。

為了紀念鄧肯市建城100周年時設立的,這是Kwakwaka’wakw 族傳統型式的紀念柱。

雷鳥和鯨魚是最常見的圖騰柱圖案。雷鳥具有超自然能力,有神力無所不能。在原住民的傳說裡,在海上戰死的勇士會變成殺人鯨,有很多酋長也是由殺人鯨轉世的。因此雷鳥和殺人鯨都象徵強而有力的權力和地位。

Wind Spirit 風之靈。
雷鳥-熊-大比目魚,千年不變常伴在原住民身邊。

早期的鄧肯市還有唐人街,下圖的這條小巷,以前有一家中國茶餐廳,在市區改建時拆除了,現在只留墻上貼著許多幅當時的相片和說明,以資紀念。
Owl Spirit 貓頭鷹之靈。
貓頭鷹 – 酋長和他的鯨魚。

Harvest Time 豐收季節。
北風神 – 鯨魚。北風呼呼吹,鯨魚洄遊經過的季節,也正是鮭魚成群結隊回來,魚獲豐收的時候。

Family Pole 我的家庭。
熊媽媽溫柔地抱著小熊,一家熊快樂生活在一起。

Cedar Man Walking Out of the Log 雪松男人打獵去。
這座雪松人圖騰是世界最寬的圖騰柱,直徑是有 1.8 公尺,制作圖騰柱的這棵雪松樹齡超過 750 歲,是 MacMillan (早期的林木業大亨) 捐給鄧肯市的。




鄧肯市離一號公路不遠,GPS 請設在 Cowichan Valley Museum
地址: 130 Canada Ave, Duncan, BC
請繼續與我同遊:2015 溫哥華島之旅第六站 溫哥華島的維多利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