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西鄉崙仔頂

現在叫崙豐

台西鄉的「崙仔頂」是舊地名,現在的官方地名叫崙豐,政府單位也改稱為崙豐 (例如:崙豐國小、崙豐警察所),但是當地人到現在還是叫他崙仔頂。永豐、和豐、富琦是崙仔頂其中的三個村里。

記憶中的阿婆

其實我不確定以前的崙仔頂是在什麼方向,依稀記得很小的時候,媽媽帶著我去崙仔頂看望一位陌生的阿婆,阿婆待我很好,要拿雞腿給我吃,媽媽說:不可以吃別人的東西,「卡緊走」。

記憶中的最後一幕是:田梗上,媽媽走在前頭,我跟在後頭跑….還有個阿婆拿著雞腿追著我…..。很多年以後,我才知道崙仔頂是媽媽出生的地方,只有一面之緣的陌生阿婆,就是傳說中那位有「血緣」沒有「情緣」的外婆。

528218_3691575721077_1461574932_n
媽媽年輕的時候是裁縫師,自己的衣服自己做。

時代背景:

新婦仔是漢人傳統農業社會裡,經「收養」程序形成的特殊女性角色。「新婦仔」是閩南用語,意同「童養媳」,是指作為未來的媳婦,而事先收養的女孩;而所收養的女孩,不論將來要讓她作為女兒或媳婦,在未結婚之前,一律稱她們為「新婦仔」。(以上說明摘自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台灣女人的婚姻習俗)

民國 30 年代的台灣農村,是童養媳最流行的年代,很多家庭把女兒送給別人當童養媳,再從別人家領養一個女兒回來做童養媳。這種現象一直到了民國 60 年代,義務教育普及後就消失了。

媽媽很幸運,雖然身為養女,但是領養她的 台西 阿公、阿嬤對她很好,疼愛她如同親生的女兒,讓她去學裁縫的手藝,阿公還親自出馬為她找到好夫婿,嫁到城裡去。

相片背景:

拍攝時間大約在民國 45-50 (1956-1961) 年間,媽媽尚未出嫁時,在台西鄉海北村的頂客厝。

當時的農村還沒有自來水供應,住在附近三合院裡家族的人,飲用水全靠這口井,小朋友放學後要到這裏來挑水回家,我的一位堂舅曾經掉到井裏去探險。這口古井於民國 50 年左右封井,現在看不到了。

早年農村要蓋房子時,地基填高的土都是挖自最前面的土地,阿公頂客厝的房子地基,就是阿公用牛車一車一車載回來填的。等房子建成後,屋前就有一個池塘,水裏養著魚,也是很多小孩失足溺斃的地方。聰明的阿嬤經常告訴年幼的孫兒們,她看過水鬼由池塘裡走出來,叫小朋友千萬不要靠近池塘。(阿嬤講過N遍)

池塘後面的馬路就是現在的民權路,這一天是農歷六月初十,五條港安西府王爺生日,也是台西一年中最熱鬧的節日,路上人來人往很熱鬧,我媽媽也穿上自己做的漂亮新衣,留下了這幀永恒的畫面。

請聽我說故事 柿餅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