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式的米諾魯小教堂 Minoru Chapel Richmond

歌德式的米諾魯小教堂 Minoru Chapel

Minoru Chapel 建于 1891 年,是加拿大註冊的歷史古蹟。小教堂是列治文現存最古老的教堂建築,也是本地木匠的工藝,展現哥德式建築風格的典範。獨特的風格中散發溫暖,她帶有開放式陽台的塔樓、塔樓中的玫瑰窗、三段式彩色玻璃窗、外墻有淡綠色魚鱗片裝飾。教堂內部,依舊保留原始的細節和木頭家具,包括拱形的門、原木長椅和祭壇。 繼續閱讀

鐵道路的單車公園 Railway Granville Bike Park

鐵道路的單車公園 Railway Granville Bike Park

Richmond 的 Railway,自從多年前改成一條健行與單車共用的步道,並在步道上種滿了 Puppy (虞美人花),可以騎單車一直到 Steveston 漁人碼頭

2021年6月在 Railway and Granville 處,有了新的 Bike Park,這場地很適合練習山地自行車的初級技巧。Bike Park 裡都是小朋友在玩,看小朋友拉著單身跳躍,心情很愉快。公園有好場地,也要有好體力玩。 繼續閱讀

北溫的松雞山滑雪場 Grouse Mountain in Winter

北溫的松雞山滑雪場 Grouse Mountain in Winter

北溫的松雞山是著名的滑雪場,第一次全家一起上山。上山的登山纜車很貴,冬季時的票價,一個人就要 60 加元。於是,我們訂了山上觀景台的餐廳,在餐廳用餐,可以免費坐登山纜車,很划算。入座後,窗外就是西溫、北溫和溫哥華市區的夜景,氣氛很好、很美,用餐時同行的家人都不准我拿出手機拍照,怕別人笑我是[大媽]。 繼續閱讀

凡杜森植物園的秋色和萬聖節 VanDusen Glow

凡杜森植物園的秋色和萬聖節 VanDusen Glow

楓紅的十月,我又來到凡杜森植物園,和往年一樣,紅紅的楓葉,金黃的銀杏,深褐的垂枝山毛櫸。不同的是,今年特別熱鬧,因為植物園第一次舉辦名為「凡杜森植物園發光」(VanDusen Glow) 的萬聖節活動。活動期間在植物園入口處,有 萬聖節 嚇人的裝飾,園區的小徑上,擺放著一千個南瓜燈,入夜後令人著迷的燈光再配上萬聖節的情境音樂,保證讓您全家大小都有一個難忘的萬聖節之夜。大部份都是爸爸、媽媽帶著小朋友來看南瓜燈的,很可愛的萬聖節活動。 繼續閱讀

溫哥華市西端的歷史建築 Vancouver West End

溫哥華市西端的歷史建築 Vancouver West End

十九世紀溫哥華的西端還是徧遠地區,有著一大片未經開發的森林。 1862 年,三個來自英國的商人以高於市場行情的價格,向原住民買下大約 550 英畝的土地, 因此得了一個 “三個菜鳥” 的別名 (Three Greenhorns)。他們計劃將這片新購買的土地,開發成為磚廠,但是後來營運失敗,磚廠改搬到 Abbotsford,土地則輾轉到了 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公司 (Canadian Pacific Railway) 的手上。 繼續閱讀

西北通道之門的凡尼爾公園 Vanier Park

西北通道之門的凡尼爾公園 Vanier Park

凡尼爾公園 (Vanier Park) 位於溫哥華市,布納德橋下(Burrard Bridge),於 1967 年開放為公園,以當時的加拿大總督 George Vanier 之名為公園命名。凡尼爾公園面對著美麗的英吉利海峽 和  史坦利公園,溫哥華市區的 Seaside Walk 是單車和行人並用的海岸步道,也由公園外圍繞過,寧靜的公園裡海景迷人,人們沿著海岸步道,騎單車、慢跑、溜狗,或坐下來看海、看夏日風帆、看船入港,享受夏日陽光,和一份和諧寧靜的心情。 繼續閱讀

溫哥華城堡飯店 Hotel Vancouver

Hotel Vancouve

橫貫東西的太平洋鐵路是加拿大運輸的臍帶,沒有它就沒有今天的加拿大。1887年鐵路貫通,總理敲下最後一根鐵軌鉚釘后,經營這條鐵路的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公司發現 (Canada Pacific Railway, 簡稱 CPR 或 CP),旅客在旅行的途中沒有足夠落腳的旅店。無論是行車半途,轉車停留或是抵達旅途終點,搭著火車前來的大批旅客面臨著無處可住的窘境。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太平洋鐵路公司投入大量資金在鐵路沿線主要城市及重要的風景區,建設了許多名聞全球的高級飯店。這些太平洋鐵路上,如珍珠般耀眼的高級飯店,第一間就是 1886 年五月在溫哥華開幕的溫哥華城堡飯店 (Hotel Vancouver)。 繼續閱讀

金寶河谷公園 Campbell Valley Park

金寶河谷公園 Campbell Valley Park

金寶河谷公園 (Campbell Valley Park) 位于美加邊境,是蘭里市最大的野生公園和騎馬公園,佔地 535 公頃,有 2.3 公里行人專用健行步道 (Little River Loop Trail) ,也有人、馬共用 14 公里的騎馬步道 (Shaggy Mane Trail),要注意這個公園的步道不准腳踏車進入。公園內有一處自 1888 年就存在的百年農莊名叫:Annand/Rowlatt ,有專人住在這裡維護修繕,百年古蹟得以保存下來,訴說著歷經滄桑的拓荒歲月。走在公園的森林步道裡,耳邊是悅耳的鳥叫聲,眼前是野生植物各憑本事,爭取生存空間的生態教室,大自然真的很奇妙! 繼續閱讀

都鐸式建築的哈特屋餐廳 Hart House

都鐸式建築的哈特屋餐廳 Hart House

哈特屋 (Hart House) 位於風景優美的鹿湖公園湖畔,建於 1905 年,屬於都鐸式建築,自 1910 年起歷經過四個不同的主人, 在 1979 年才由本拿比市政府 (City of Burnaby) 將這片土地買下,現在經營高級西餐廳,歸類為精緻美食、高消費的餐廳。百年的歷史建築呈現出典雅,古色古香的風格,屋後碧草如茵,一路通到美麗的鹿湖湖畔,這裡是一個非常適合節慶家族聚餐,以及舉辦戶外浪漫婚禮的好地方。 繼續閱讀

本拿比美術館 Burnaby Art Gallery

本拿比美術館 Burnaby Art Gallery

Burnaby Art Gallery 本拿比美術館,這是一棟都鐸風格的、古典英國工藝設計的百年豪宅,建在美麗的鹿湖湖畔 (Deer Lake),本拿比美術館還有其他的名字如: Fairacres Mansion  (費爾艾克斯 豪宅)、Ceperley House (賽普利 大屋),都是以建造者的名字命名的。 繼續閱讀

菲沙河濱公園 Burnaby Fraser Foreshore Park

菲沙河濱公園 Burnaby Fraser Foreshore Park

Burnaby Fraser Foreshore Park 本拿比市菲沙河濱公園,位於南本拿比、新西敏和烈治文的交界之處,公園沿著菲沙河岸共有三段健行步道,都是沿著河岸走,不時可見到河中有大型的運輸船通過。釣魚客可以在這裡釣鮭魚(Coho salmon)(鮭魚種類看這裡,公園遊樂場裡有海盗船供小朋友玩耍,河岸還有不少野餐桌椅,是個老少咸宜適合全家人一起活動的公園。google map 帶你去! 繼續閱讀

伯恩斯沼澤保留區 Burns Bog

伯恩斯沼澤保留區 Burns Bog

Burns Bog 伯恩斯沼澤保留區,位於北三角洲 (North Delta),Burns Bog 面積有40平方公里之大,這片沼澤地在一百多年前是屬於一個 Burns 的家族擁有的,在 1940 年代,Burns Bog 沼澤是專門生產泥炭 (Peat Mining) 的地區,直到 1970 年代,當地年輕的長老 Lois E. Jackson 建議買下這片沼澤 (他後來成為市長),於是 Delta 市政府經過投票後,把這片 Burns Bog 沼澤買下來,成立 Delta 自然保留區 ( Delta Nature Reserve),保護環境、保育野生動植物。沼澤區裡孕育著很多鳥類,我的功力不夠,只聞其聲,不見其影!準備回家時抬頭看見美麗的金星正對我眨眼睛,愉快的一日遊。 繼續閱讀

西摩山健行 Mount Seymour

西摩山健行 Mount Seymour

西摩山 Mount Seymour  位於北溫,每年的夏、秋兩季,是健行看夜景的好所在。深秋的山上己有積雪,很冷,上山要做好保暖準備,帽子手套不可少。今年秋天二次上山健行,走的路線是高迪湖 (Goldie Lake) 和神秘湖 (Mystery Lake),這二條步道雖是高山湖健行路線,但難度不大,都是 1.5 小時左右就可以走來回的,相當適合全家一起來活動。 繼續閱讀

海墻步道單車行 Seawall at Stanley Park

海墻步道單車行 Seawall at Stanley Park

溫哥華票選第一名的步道,也是遊史坦利公園不可少的活動。步道上是人車分道的,分行人和單車(包括直排輪)。Seawall 一面沿著海岸,一面沿著山壁走,全長 9 公里,步行一圈需 2~3小時,騎車一圈需 1 小時(以上時間僅供參考!資料摘自市政府網站)。想要看盡史坦利公園的精華,絕對不能走馬看花、開車呼嘯而過,要用腳、用身體慢慢去體會。公園地圖在這裡! 繼續閱讀

史坦利公園圖騰柱 Totem Poles at Stanley Park

史坦利公園的圖騰柱 Totem Poles at Stanley Park 

史坦利公園是溫哥華最重要的公園,佔地 400 公頃 (約 412 甲),公園中最顯目的景點,是圖騰公園裡色彩鮮艷、造型奇特的圖騰柱。圖騰柱所刻的人物、動物和故事,都來自印弟安原住民,數千年的歷史和文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