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風情的蒙特婁市 Montreal

2014 加東之旅第五站,來到蒙特婁市的舊城區、唐人街、奧林匹克體育場 (Olympic Stadium)、蒙特婁生態園 (Bio-Dome)。

發現蒙特婁 (Montreal)

探險家 雅各•卡提爾 (Jacques Cartier) 在 1535 年時發現蒙特婁 (Montreal),一直到 1642 年才開始有法國人越過大西洋來到這裡定居開墾,在舊城區中心有一個卡提爾廣場 Place Jacques-Cartier,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現今蒙特婁有三分之二的居民是法裔,成為北美最大的和世界上第二大的法語城市。

舊城區 (Old Montreal)

老城區、老建築、石頭路、法國風情,融合在一起像什麼?
蒙特婁有「北美洲的巴黎」之稱,市區分為現代化的新市區,和洋溢著「新法蘭西」殖民地風情的舊城區。位於聖羅倫斯河畔的舊城區,是個歷史城區,也是最令觀光客流連忘返的地方。舊城區裡充滿了兩三百年前的石磚建築、古老的教堂、腳下踩的是石頭鋪的街道,漫步其間好像時空轉換,到了古老的歐洲巷弄間!(*註:新法蘭西是指十六、十七世紀時代,在北美洲的法國殖民地通稱)

PS:2019 再訪老城區,腳下石頭街己經換成比較平整的石板,路比較好走,但缺少一份歷史滄桑的的感覺。

唐人街

在十九世紀的移民潮中,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剛剛下船,便直奔聖羅倫大道,只要聽到自己家鄉熟悉的聲音,就放下行李在那裡定居下來。中國人在聖羅倫大道建立了亞洲社區。聖羅雀倫大道盡頭的唐人街上,有一個大牌坊刻著「鐘靈毓秀」四個大字,唐人街裡有像故鄉傳統市場裡的小攤販,賣起各式衣服、帽子,也有大江南北各種美食店、小吃店,物美價廉,難怪大家都愛來逛。年輕時,住在紐約州雪城 Syracuse,那裡只有一家韓國超市,很少中國餐館,為了想念家鄉味,曾經開五個小時的車,到蒙特婁的唐人街來尋找美食,真是年少也瘋狂!

PS:2019 再訪 Montreal 唐人街時,發現入口處多了一家蘭州拉麵,排隊很長,味道也很好。

IMG_0050.JPG
位於聖羅倫大道 (Saint-Laurent Boulevard) 的唐人街

奧林匹克斜塔 (Olympic Park Tower or Montreal Tower)

這是 1976 年時,蒙特婁市舉辦奧運會時興建的,高165公尺的高塔,傾斜角度 45 度 (有名的比薩斜塔只有 5 度傾斜),為世界上最高的斜塔。那次的奧運讓蒙特婁虧損了美金 24 億,連本帶利到現在都還沒還清,真是贏了面子、失了裡子。雖然官方說法是  2007  已還清,但市民普遍都認為,蒙特婁人口這麼少,不可能還清這筆貸款。

這次的奧運還留下一些瑕疵,比如:有 22 個非洲國家扺制不出席;中華民國代表團因為國旗風波,被迫退出當年奧運會,我們的紀政、楊傳廣還沒出賽就打道回府了;還創下一個地主國 (加拿大) 金牌掛零的紀錄..真是有夠遺憾的。

IMG_9454.JPG
奧林匹克斜塔

蒙特婁自然生態館 (Montreal Biodome)

蒙特婁生態館是一棟室內的動物園區,1992年開幕,位於奧林匹克斜塔下,是由原來的奧運自行車的比賽場館改建的。全館共分熱帶雨林、極地、加拿大落葉林、聖羅倫斯河等四個自然生態區,展示整個美洲從熱帶雨林到南北極的自然生態*。在這個生態園區裡,我見到了許多平時難得看到的動植物。*註:以上資料摘自蒙特婁官方旅遊網站。

IMG_9557.JPG
我的 iPhone 掉下去,與蚚蜴 (變色龍) 共舞!

聖母聖殿 (Notre-Dame Basilica)

蒙特婁舊城區有一個名聞全球的 聖母聖殿 (Notre-Dame Basilica),院內有非常美麗的彩繪玻璃壁畫,都是描繪聖經裡的場景和故事,也是不可錯過的景點,這次時間不夠,留下一些美麗的地方,待下回再來探訪。

我的腳步@Google Map

請繼續觀賞:加東之旅之 聖約瑟大教堂

2014.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