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溫哥華島之旅第六站:卑詩省的首府維多利亞市
卑詩省的首府維多利亞市 City of Victoria
十九世紀中葉英、美二國,為了維護自己在西北太平洋地區的主權,包括皮草貿易和採礦權,搶得不可開交,在二國共同治理哥倫比亞河流域一段時間後,最終在 1846 年時簽訂「奧勒岡條約」,明訂以北緯 49 度為界,49 度以南除了溫哥華島之外都歸美國管,但是溫哥華島離美國比較近,英國害怕會失去溫哥華島,於是在 1849 年成立了溫哥華島殖民地,首府設於維多利亞 (City of Victoria)。
直到 1858 年菲沙河谷發現了金礦,各路人馬搶進菲沙河谷,英國又害怕這片土地會被美國人佔去,於是在菲沙河岸的蘭里堡,宣佈成立英屬哥倫比亞殖民地,首府設在新西敏市(New Westminster),以上這二個殖民地在 1866 年合併,並且在 1871 年以英屬哥倫比亞 (卑詩省) 之名,正式加入加拿大聯邦,成為聯邦的一省,首府 (省會) 就設於維多利亞市 (City of Victoria)。
在淘金最熱的時候,有大批華人前往維多利亞和新西敏市,因此維多利亞市擁有加拿大最早的唐人街, 當地華人稱維多利亞為「大埠」, 新西敏市為「二埠」。
維多利亞時期的城堡建築
維多利亞市位於溫哥華島最南邊,三面環海氣候溫和,深得觀光客和退休人士喜愛,早期英國殖民時的建築都有保留下來。最有名的是位於港口區的帝后飯店(Empress Hotel),城堡飯店外墻爬滿了長春藤,滿滿的英倫風、氣派又典雅。
另外一棟是卑詩省議會(BC Parliament Buildings),和渥太華的國會山莊一樣,有著典雅的、圓形的綠銅屋頂,雄偉的省議會城堡和隔壁鄰居的帝后飯店,站在一起比比看誰最美? 到了晚上,省議會外墻點亮了3千多盞小燈泡,把議會廳妝點的更加動人。夏季時省議會廳每天都有免費導覽,其他季節只有週一~週五有導覽行程,來到維多利亞,不要錯過此行程!可以進去看看省議員辦公開會的神聖殿堂,欣賞富麗堂皇的城堡內部裝飾。
2015 溫哥華島之旅,我們先在圖騰鎮欣賞過原住民獨特的圖騰文化之後,繼續往南行約 50 分鐘,就到逹維多利亞市,一行人沿著港灣和政府路,欣賞卑詩省的首府 – 美麗的維多利亞市 (City of Victoria).


卑詩省是由早期的溫哥華島殖民地和英屬哥倫比亞合併組成的,左邊的美洲赤鹿代表的是昔日的溫哥華族群,右邊的大角羊代表的是英屬哥倫比亞(卑詩省大陸區),最下方的一排白色的花朵是卑詩省的省花 – 山茱萸(Dogwood) 。

卑詩省議會圓形紀念廳的圓頂,有四幅油畫,分別代表卑詩省早期的主要經濟命脈:林木業、捕魚業、農業、採礦業。


這句拉丁文的意思是:永不褪色的美麗。形容卑詩省大自然之美。





這是在 2002 年時,為了紀念伊利沙白二世登基 50 年,送給女王的金禧窗,當時女王還出席為金禧窗做揭幕式。



議會廳內有二排桌子,傳統上執政黨坐在議長的右邊,反對黨坐在議長的左邊,二排桌子中間的距離是二把西洋劍加起來的長度,即使二黨議員開會時有激烈的爭辯,也不至於拿起劍來令對方受傷。現代的議會早己禁止帶武器進場,但是留著二把劍距離的傳統仍然保留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