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詩省的首府維多利亞市 City of Victoria

2015 溫哥華島之旅第六站:卑詩省的首府維多利亞市

卑詩省的首府維多利亞市 City of Victoria
十九世紀中葉英、美二國,為了維護自己在西北太平洋地區的主權,包括皮草貿易和採礦權,搶得不可開交,在二國共同治理哥倫比亞河流域一段時間後,最終在 1846 年時簽訂「奧勒岡條約」,明訂以北緯 49 度為界,49 度以南除了溫哥華島之外都歸美國管,但是溫哥華島離美國比較近,英國害怕會失去溫哥華島,於是在 1849 年成立了溫哥華島殖民地,首府設於維多利亞 (City of Victoria)。 繼續閱讀

溫哥華島的圖騰鎮 Duncan City of Totems

2015 溫哥華島之旅第五站:溫哥華島的圖騰鎮

溫哥華島的圖騰鎮 Duncan City of Totems
鄧肯市 (Duncan) 位於溫哥華島東岸,距溫哥華島中部大城那乃磨和南部大城維多利亞之間,建城於 1887 年,人口約 5 千人。這個特色小鎮以圖騰鎮 “City of Totems” 之名,吸引觀光客來此一遊。鄧肯小鎮早期是銅和煤礦的開採地,在 1985 年時,為了紀念這裡的原住民部落:考伊琴 (Cowichan) 的歷史傳統,就在城裡設置了這些代表原住民文化的圖騰柱。現在城裡共有 80 多座由雪松木雕刻的圖騰柱,每一座都在述說著一段耐人尋味的故事。夏天的時候,由遊客中心 (地區博物館) 出發的導覽團,有當地義工帶領步行解說,走一趟下來可以看到約 40 座圖騰柱。 繼續閱讀

溫哥華島的壁畫鎮 Murals of Chemainus

2015 溫哥華島之旅第四站:溫哥華島的壁畫鎮

溫哥華島的壁畫鎮 Murals of Chemainus

徹梅納斯 (Chemainus) 位於溫哥華島東岸的大城 – 那乃磨以南約 33 公里處,人口大約四千人,早期是考伊琴原住民 (Cowichan) 聚居的小鎮。傳說在古早古早以前,原住民部落有位巫師在一次重傷後胸腔裂開,湧出的鮮血救治了許多族人的命,後來這個巫師成了部落最有權勢的酋長。 原住民語中,這個部落叫做“Tsa-meeun-is”, 英文稱為 Chemainus,意思是 裂開的胸腔 Broken Chest” 。 繼續閱讀

北溫哥華島曠野中的哈迪港 Port Hardy

2015 北溫哥華島賞鯨、觀熊之旅第三站:北方曠野中的哈迪港

北溫哥華島曠野中的哈迪港 Port Hardy

「鯨喜之旅」的賞鯨行程結束後,我們前往哈迪港 (Port Hardy) 探險,由電報灣出發大約 50 分鐘的車程。哈迪港是北溫哥華島曠野中,最北邊、最後一個有人定居的濱海小城,常駐人口只有 4000 人。大家打趣說:站在這裡,溫哥華島 99% 的人口在我們的南邊。哈迪港的特色是鯨魚、鮭魚、熊、圖騰柱,這是一個原住民比例很高的小城,我們沿著海濱的住宅區開車,看見一座木橋邊有二支很奇特的圖騰柱,一不小心就開進了“哥瓦沙拉-諾克區達” (Gwa’sala-’Nakwaxda’xw) 的原住民部落裡,簡單而滄桑的房舍,有一間學校,部落裡沒有看到人,沒拍照就離開了,那景像默默地刻在我的心裡。 回家後查資料,才知道印第安人的保留地,那是他們的領土不能擅闖。好險! 繼續閱讀

鯨喜之旅的殺人鯨 Killer Whale

2015 北溫哥華島賞鯨、觀熊之旅第二站:出海看鯨魚

「鯨喜之旅」的殺人鯨 Killer Whale
殺人鯨又稱虎鯨,當地人習慣叫牠– Orca。北溫哥華島賞鯨觀熊之旅的第二天,由電報灣出發,前往瓊斯頓海峽 (Johnstone Strait) 和布勞頓群島 (Broughton Archipelago) 海域,尋找今天的主角 – 殺人鯨 Killer Whale。 繼續閱讀

賞鯨觀熊之旅的電報灣 Telegraph Cove

2015 北溫哥華島賞鯨、觀熊之旅第一站:電報灣 (Telegraph Cove)

溫哥華島和台灣島的面積差不多,略小於台灣,全島人口約 75 萬人。電報灣這個人煙稀少的小村子位於溫哥華島北部,瓊斯通海峽的西邊 (Johnstone Strait)。在瓊斯通海峽內,住著三個殺人鯨 (或稱虎鲸 Killer Whale/Orca) 家族,而每年夏秋的季節,座頭鯨 (Humpback whale) 也會洄游經過,所以吸引了許多賞鯨人潮,成就了這個賞鯨、觀熊的旅遊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