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北溫哥華島賞鯨、觀熊之旅第一站:電報灣 (Telegraph Cove)。
溫哥華島和台灣島的面積差不多,略小於台灣,全島人口約 75 萬人。電報灣這個人煙稀少的小村子位於溫哥華島北部,瓊斯通海峽的西邊 (Johnstone Strait)。在瓊斯通海峽內,住著三個殺人鯨 (或稱虎鲸 Killer Whale/Orca) 家族,而每年夏秋的季節,座頭鯨 (Humpback whale) 也會洄游經過,所以吸引了許多賞鯨人潮,成就了這個賞鯨、觀熊的旅遊地。
電報灣 (Telegraph Cove) 的名字由來,起源於 1911 年加拿大電報公司在這裡設立了一個電報站,作為溫哥華島最北端的電報收發站。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政府雇用的電報員堅守在此,用摩爾斯碼 (Morse code)收發電報,負擔起溫哥華島北部的連絡工作。1920年起,Alfred Wastell 家族 在日本投資者及中國勞工的幫助下,先後建立了小型的伐木工廠及鮭魚腌製廠。1930年代,伐木工廠生產的木材已成為溫哥華島北部各建築的重要木材來源。在進入電報灣之前,我們在海狸灣 (Beaver Cove) 這個制高點上,仍然看見鋸木廠和運輸木頭的火車,規模雖已不如當年,但是可以想像當時的盛況。
由溫哥華出發,首先要先到 – 吐瓦森渡輪碼頭,搭船到溫哥華島的那乃磨市。在等船時,看到虎鯨一隻,嘿!我是去看真的虎鯨,你別耍我。
在那乃磨市下船後,前往電報灣途中,想要先親近大海的美景,離開高速公路改道走19A 公路,經過 Parksville ,Cambell River 再到電報灣。
在 Parksville 小鎮,有一處叫 Paradise Resort 的旅館,有迷你高爾夫球和碰碰船,都是小朋友的最愛。
過了 Campbell River 之後,就進入山區,走了大約三個小時,沒有網路也沒有手機訊號的山區道路,這是途中的休息站,很原始自然,左前方的洗手間要先練 ”閉氣功“ 才行。
快要到電報灣時的海狸灣 (Beaver Cove) 附近,遇見載木頭的火車。
在海狸灣(Beaver Cove) 的制高點上有美麗的風景。
在海狸灣 (Beaver Cove) 的制高點上,可以看見鋸木廠現狀。
現在的電報灣是私人擁有的產業,由電報灣旅館公司 (Telegraph Cove Resort) 經營。但是早期居民的房子都有保留下來,旅館公司把這些老房子改建成商店、旅館、餐廳、博物館等,並在門口樹立掛牌述說房子的故事,很有特色。這個小村落常駐人口只有大約 20 人,其餘都是夏天來賞鯨、觀熊、釣鮭魚的遊客。小村落的建物都用木椿架高,建在水面上,村裡以木板路為主,保留了很自然純樸的一面,喚起我小時候,住在台灣鄉下的許多童年回憶。
到了電報灣了,這是虎鯨、棕熊、鮭魚的故鄉。
電報灣村裡,在停車場停好車後,要進到這個店裡買停車票。
魚夫釣回一桶帝王鮭 King Salmon,在現場喊價成交。先喊價再過秤,過完秤後,那位買主眉開眼笑地說:我贏了!
電報灣村裡早期的房子改建成鯨魚博物館
電報灣村裡早期的房子,改建成商店和餐廳,村子裡全是木板路。
電報灣村裡早期的房子,改建成供遊客居住的旅館。
電報灣村裡早期的房子,改建成一家咖啡館。
小魚村裡停滿了魚船和遊艇,有許多木棧道貫穿其中,水邊有處理魚獲的工作台,雖然有遊客穿梭其間,卻很安靜沒有大聲喧擾的人聲,遠離都市的旅遊很辛苦,卻能得到較高的旅遊品質,這是我喜愛的小鎮魅力。
美麗的電報灣,令人難忘。
沿海魚村常見的高腳屋設計,不破壞當地的生態。小村落的建物都用木椿架高,建在水面上。
因為電報灣住宿不多,夏天很容易客滿,所以今晚住宿在電報灣附近,車程約 20 分鐘的另一個小鎮:邁克尼爾港 (Port McNeill)。這個小鎮人口較多 (2600人),旅館選擇也多,有西式速食 Subway,也有 IGA 超市可以買些日用品。邁克尼爾港小鎮人口雖少,但是景色不錯。我們來的時間接近日落,夕陽懶懶的鋪灑在港口的海面上,萬道金光輝映著四周的青山綠水。二十度的清風不斷地由海邊吹向陸地,讓我們不自覺地扣緊了外衣,也把我們吹進了室內。今晚好好休息,明天要去海上和鯨魚約會了。
請繼續欣賞:2015 北溫哥華島之旅第二站 「鯨喜之旅」的殺人鯨 Killer Wha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