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北溫哥華島賞鯨、觀熊之旅第三站:北方曠野中的哈迪港
北溫哥華島曠野中的哈迪港 Port Hardy
「鯨喜之旅」的賞鯨行程結束後,我們前往哈迪港 (Port Hardy) 探險,由電報灣出發大約 50 分鐘的車程。哈迪港是北溫哥華島曠野中,最北邊、最後一個有人定居的濱海小城,常駐人口只有 4000 人。大家打趣說:站在這裡,溫哥華島 99% 的人口在我們的南邊。哈迪港的特色是鯨魚、鮭魚、熊、圖騰柱,這是一個原住民比例很高的小城,我們沿著海濱的住宅區開車,看見一座木橋邊有二支很奇特的圖騰柱,一不小心就開進了“哥瓦沙拉-諾克區達” (Gwa’sala-’Nakwaxda’xw) 的原住民部落裡,簡單而滄桑的房舍,有一間學校,部落裡沒有看到人,沒拍照就離開了,那景像默默地刻在我的心裡。 回家後查資料,才知道印第安人的保留地,那是他們的領土不能擅闖。好險!
哈迪港的原住民外型看起來很像蒙古人
加拿大原住民人口超過 100 萬人次,佔全國總人口數 3.8%,包括:
- 第一民族 (First Nations) 就是印第安人、
- 伊努特人 (Inuit) 就是愛斯基摩人、
- 梅蒂斯人 (Métis) 就是早期法國人和印第安婦女結婚生下的後代。
上次冰河融化的時期 (距今約一萬五千年前),居住在蒙古及西伯利亞地區的先民,利用冰河消退後露出來的陸地,越過白令海峽來到北美洲,原本居住當地的印弟安人只好向南遷移,最後一批到達的是現在還留在北極圈內的 “愛斯基摩人”,加拿大稱他們為 “伊努特人”。
現在加拿大最北方、冰天雪地的伊努特原住民保留區內,仍然有一群原住民不太會講英文,但是會使用一種特殊的唱腔叫:伊努特喉歌 (Inuit Throat Singing) 通常是二位女士面對面、互握手臂站立唱歌。和蒙古人奔馳在草原上特有的:呼麥唱腔,是否有異曲同工之妙。(請按以上二個藍色字體連結,可以觀看二種嗓音唱腔。)
哈迪港是 BC 渡輪內灣航道的起點
喜愛自駕游的游客,會由溫哥華島南方的維多利亞市出發,向北開 6 小時 (500公里) 到哈迪港,哈迪港是溫哥華島南北縱貫公路 (1號公路加19號公路) 的終點站。再由這裡搭上 BC 渡輪的內灣航道 (Inside Passage),航行 15 小時到達 BC 省北方的魯伯特王子港 (Prince Rupert),自駕遊接上阿拉斯加海洋公路,再向北到美國境內的阿拉斯加去旅遊。(這條路線我想了好多年了,要去的請舉手。)

嚝野寄情
走在城裡有一種在偏遠小鎮的淡淡孤獨感,再來幾隻羊,大概就會有「蘇武牧羊北海邊」的心情了。今天禮拜天,街上人不多,公園裡三三兩兩的人群,大部份是父母帶小孩出來遊戲。這裡最多的動物是海鳥,在天空,在海邊,一點都不怕人。坐在面海公園的長椅上,遠看北美大陸的群山,青山碧海,白帆點點,風景也是極美。


公園 (Royal Park) 裡有兩個具有特色的紀念碑。一個是陣亡將士紀念碑,紀念一戰,二戰和韓戰的加拿大士兵。飄揚的三面旗幟,左邊的是省旗,中間是國旗,右邊是市旗。

吊在驢子前的胡蘿蔔
另一個是胡蘿蔔形狀的縱貫公路完工紀念碑。當地人戲稱溫哥華島的形狀像胡蘿蔔,所以就用胡蘿蔔來代表溫哥華島。1897 年,省政府就承諾當地民眾要建一條公路到這裡,但是一直沒有完成。當地居民把省政府的承諾稱為:「吊在驢子前的胡蘿蔔」(看得到,吃不到);直到 1970 年代,省政府開始 “胡蘿蔔計劃”,建設縱貫公路,終於把公路延伸到這裡。當地民眾立碑紀念此事,并在碑文上挖苦政府一下。
“This carrot, marking the northern end of the Island Highway, is a symbol of government road-building promises, dangled in front of north island settlers since 1897.”—
這根代表縱貫公路北端終點的胡蘿蔔,是政府築路承諾的標記,自從 1897 年它就懸在北部居民的眼前。


這是兒童救生衣借用站外面的海報,提醒粗心的家長,不要以為小孩掉到水裡沒關係。家長可以來這裡免費借用兒童救生衣。

港口邊垂釣的人剛釣起來的怪魚,他見我是遊客又帶著相機,很友善地主動要我去拍照。釣客說這條魚多美麗啊~就像一隻西洋龍 (dragon)。釣客說這種魚不好吃,拍完照就放回海裡。
通往北島原住民文化的門戶 – 邁克尼爾港
哈迪港探險結束後趁天還亮時,回程到我們住宿的小鎮邁克尼爾港 (Port McNeill),在小鎮上轉過每一條大街小巷,這個小鎮很乾淨,有小學、中學,很多住戶門口都停著一艘船,在地勢較高的地方看海、風景很美,港口上也停滿了魚船和豪華的遊艇,許多大遊艇上有住人,有的還掛著美國國旗,想必這個港口是有名氣的旅遊地點。
這裡還有渡輪 (BC Ferry) 開往附近的原住民小島 – 警報灣 (Alert Bay),那裡有 “瓜瓜卡-瓦克族” (Kwakwaka’wakw) 的文化遺產 (請看:文中的 找回Potlach的寶藏 這段)。
*毎年7月至8月的第3個星期,逢週四到週六 1:15~2:15pm,在警報灣上有 “瓜瓜卡-瓦克族” 的傳統舞蹈表演。(*謝謝 Tony Chan 同學提供的資訊)

請繼續與我同遊:溫哥華島之旅的壁畫鎮
最後,一起來看一段北溫哥華島原住民歷史與文化,華麗的面具製作和傳統舞蹈表演。影片中最後的一段舞蹈,是描述原住民傳說中的巫婆,會把不聽話的小孩抓走,村民再趁巫婆睡覺時去把小孩救回來。
相關文章:加拿大原住民和帕瓦 Paw wo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