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福候鳥保護區的夜鷺 Night-Heron

萊福候鳥保護區的夜鷺 Night-Heron

十月的溫哥華下了 28 天的雨,下雨天的比例逹到 28/31,破了本地十月份下雨天的記錄。迎來十一月份第一個週末,風雨乍歇,前往萊福候鳥保護區賞鳥去。在路上,一道曙光灑在金黃的麦田上,為今天的好鳥況帶來好預兆。一入園就在池邊的樹上看到三隻黑冠夜鷺 (Black-crowned Night-Heron),夜鷺普遍分佈在整個美洲大陸,在台灣是四處可見的留鳥,台語稱牠為「暗光鳥」。白天牠在樹枝上休息睡覺,清晨或黃昏天黑黑時,才出來捕魚吃。

沙丘鹤 (Sandhill Crane)

賞鳥團在萊福候鳥保護區的停車場集合時,三隻沙丘鶴振翅飛起,低空掠過歡迎我們。沙丘鹤 (Sandhill Crane) 是萊福候鳥保護區的鎮園之寶。 沙丘鹤分佈在北美、古巴和西伯利亞東北部。每年冬天來到萊福繁殖過冬,牠是一夫一妻制。園區早年以人工繁殖的方式,養了一對沙丘鶴, 人工繁殖養育的這對不會飛行,就永遠住下來了。

IMG_5756.jpg
沙丘鹤與我

綠頭鴨 (Mallard ) 的繁殖羽

綠頭鴨在本地是很常見的水鴨,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牠,今天注意看牠的繁殖羽,在尾羽上有二根黑色的卷毛,相當可愛。

大鵰鴞 (Great Horned Owl)

大鵰鴞 (Great Horned Owl),萊福候鳥保護區內找到一對大鵰鴞,外表那對長長的耳朵只是「耳羽」,不是真正的耳朵位置。又遇見胖胖的大鵰鴞太太,身材圓圓地,像不像宮崎駿卡通裡的豆豆龍 (龍貓 Dodoro)。

DSCN1077.jpg
胖胖的大鵰鴞太太,身材圓圓地。

下圖,另外一棵樹上的大鵰鴞先生看起來比較小隻,身材修長苗條。

DSCN1104.jpg
大鵰鴞先生

下午離開萊福之後,前往這個季節裡最熱門的賞鳥點 72 街,也是收獲滿滿。遇見庫氏鷹、倉鴞、棕梠鬼鴞、雜色地鶇..等。

棕梠鬼鴞 (Northern Saw-whet Owl)

棕梠鬼鴞 (Northern Saw-whet Owl),身長只有 18 公分,是小隻的貓頭鷹代表。大頭大眼,深褐色的身體,白天躲在樹林裡睡覺,很不好找。由於牠的警戒叫聲,猶如在磨鋸子的聲音,英文名字才叫 Saw-whet Owl。平常是在萊福候鳥保護區裡出現的比較多,但今天有資深鳥友帶隊,我們才能在 72 街,暗暗的樹叢裡找到牠。

DSCN1143.jpg
棕梠鬼鴞 (Northern Saw-whet Owl)

倉鴞 (Barn Owl )

倉鴞 (Barn Owl ) 又稱 穀倉貓頭鷹。我曾在網路上看過牠又有個別名叫「猴面鷹」,以前不理解為何給牠取個這麼不詩意的名字?今天拍這隻就有像小猴了。

DSCN1151.jpg
倉鴞 (Barn Owl )

庫氏鷹 (Cooper’s Hawk)

不怕人可以近距離的拍牠,反而是我怕牠飛過來啄我。猛禽的嘴尖、爪利,看了就怕牠三分。

DSCN1174.jpg
庫氏鷹 (Cooper’s Hawk)

雜色地鶇 (Varied Thrush)

分佈在北美地區,身長19-26公分,全身由明亮的橘色,黑色,藍色組成,很出色。

DSCN1149.jpg
雜色地鶇 (Varied Thrush)

旅鶇 (American Robin)

又稱美國知更鳥, 胸前有大片鮮橘色,黑色頭,白喉嚨,眼睛周圍有白色眼環。普鳥到處可見。

DSCN1177.jpg
旅鶇 (American Robin)

也是賞鳥熱門點:國境灣 72 街

最後請看我的記錄小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