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杜森植物園命名的由來
早在 1960 年代中 (the mid-1960s),凡杜森植物園還是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公司名下的一個高爾夫球場,本來預定的計劃要開發成為住宅區,那時候出現了一群有遠見的溫哥華市公民,團結起來對抗這個開發案,最後使得溫哥華公園局保留了這片22公頃的土地,成立了植物園。
植物園透過一個獨特的合作關係,集資300萬的資金,由 BC 省政府、溫哥華市政府、和凡杜森先生(W.J. Vandusen)各出資100萬,因此植物園就以凡杜森先生的姓來命名,並於 1975 正式對外開放。植物園裡的佈局和種植的品種,都是經過植物學者和園藝專家們,特別的設計過,每一個角落都見巧思。
凡杜森植物園的金鏈花 Golden Chain Tree
每年的五月,金鏈花 Golden Chain Tree 是凡杜森植物園裡的亮點,春天最美麗的一道風景,盛開時滿樹的金鏈花一串一串,像金黃的珠鏈垂下來,隨風搖曳,那枝葉間灑下的陽光,樹影印在花道上,花影婆娑,樹影也婆娑。
日文的俳句裡有一句「木漏れ日」(こもれび komorebi),形容陽光由枝葉間灑下來,就是像這樣的美景吧。


金鏈花下種了紫色的大蔥花,同時開放,一黃一紫顏色配得真好看。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黃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五月春風似剪刀。–改編賀知章的《詠柳》詩





金鏈花的花瓣並未全部展開,花苞像個小木瓜又像荷蘭的小木鞋。

金鏈花和阿勃勒是不同屬的
金鏈花 Golden Chain Tree 是毒豆屬的 (Laburnum),凡杜森植物園裡的,是混種的黃色金鏈花,種植於北美和加拿大,不要與亞洲的阿勃勒搞混。
阿勃勒又稱黃金雨 Golden Shower Tree,是決明屬的 (Cassia),二種花很相像,但仔細地看,還是有不一樣的地方。阿勃勒的花瓣是全面展開的,花苞圓圓的像個小番茄。
請看下圖,我的小學同學 Lucy Tsai 在台灣新竹拍攝的阿勃勒。

果實也不一樣
阿勃勒會結出像是豆莢的褐色果實(請看下圖),這些褐色的果實都是去年結的。今年開的花明年才會結成褐色果。而我們溫哥華的金鍊花是不長果實的,因為金鍊花是混種(雜交)的植物,通常只開花不結果。(謝謝丁川朝老師提供以上資訊)
凡杜森植物園在櫻花季時也不缺席的,請看 春天的櫻花瀑布-粉紅枝垂櫻。
漫步在金鏈花道裡 Golden Chain Tree (Laburnum W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