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金客的希望鎮 Hope

淘金客的希望鎮 Hope

走出溫哥華,上了一號公路往東,經過 鄉村城市奇利瓦克,到達淘金客的希望鎮 HOPE,大約經過 2 個小時的車程到逹。現在人口約有 7000 人。遠溯至八千年以前,這裡的居民是斯托洛原住民族 (Sto:lo);到了 1808 年時,最早到逹此地的歐洲人是 – 西門.菲沙 (Simon.Fraser),沒錯,菲沙河就是以他之名命名的。

直到 1858 年,在希望鎮設有據點的哈德遜灣公司 (Hudson Bay),運了八百盎司的黃金,到逹舊金山的聯邦鑄幣廠之後,菲河河谷有黃金的消息不脛而走,於是菲沙河谷出現淘金熱 (Golden Rush),大批大批的淘金客抱著發財夢,來到希望鎮,短暫補給後,出發前往淘金地,當時也有上萬名華人參與淘金。當淘金熱潮退去後,小鎮又歸於平靜。 

IMG_0544.jpg
菲沙河谷

跑錯寺廟燒錯香

這次來到 Hope 尋找卑詩省最古老的教堂,由於GPS指錯地方 (都是GPS的錯),結果找錯教堂。吃午飯時覺得教堂不太對,飯後再去找,終於發現真正的教堂,唉,差點認錯教堂。下圖是第一次走錯路的天主教堂,雖然不是我今天的目標,也有很好的風景,白色的教堂配上對面的菲沙河水,消暑指數很高 。 

國家歷史遺蹟 基督教堂 Christ Church & National Historic Site

這座 基督教堂 (Christ Church) 才是我的目標,白色的哥德式的 聖公會教堂。建於 1861 年,在淘金熱的年代,教堂就在此服事離家的淘金客,一直到現在,成了在卑詩省服事最長時間的最老的教堂 (超過 140 年)。建築很有古意,窗戶都是無釘設計,原來的鉛玻璃窗,都是用輪船由英國帶來的。在夏天 (六月~九月),還有身著 19 世紀服裝的志工作導覽,內部陳設仍保持原狀,古色古香,值得繞路來看看。

第一滴血的拍片現場 歐西羅隧道 (Othello tunnels)

1982 上映時轟動全球的電影「第一滴血」,也在希望鎮附近的 歐西羅隧道 (Othello tunnels) 取景拍攝。歐西羅隧道是峽谷地形,很像台灣中橫縮小版,九曲洞、燕子崖的風光好像在這裡重現了。歐西羅隧道完工於 1916 年,原本是橫加鐵路的隧道,如今鐵路改道了,此處便成了很受歡迎的健行路線,今年是隧道 100 年的生日。當年建設這些隧道時,因地形險惡,犧牲了不少華工,總工程師 安德魯 (Andrew McCulloch) 是個莎士比亞迷,所以才將此隧道以莎士比亞的戲劇命名。

DSCN2973.JPG
第一滴血的拍片現場